Steve Sun

跨过真实和虚无的河

两个月前在亚马逊买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的简体中文版电子书,译者是大名鼎鼎林少华先生。我对林少华的了解,源自高中时期看的《挪威的森林》,林先生那晦涩的翻译和故弄玄虚的修辞让年少无知的我看得头昏脑涨。读了几章《刺杀骑士团长》后,唤起了我不愉快的青少年回忆,真的还是无法接受这种「不忠实于原著」的翻译风格呀。在这种心态下,最终还是去淘宝买了两册赖明珠的台译版来看。所以下面要讲的内容,都是基于台湾繁中版本的翻译。

主要人物 (剧透)

:青年画家,和妻子离婚后住进了朋友雨田政彦父亲过去生活过的山中别墅里,意外发现了著名画家雨田具彦藏在阁楼的画作《刺杀骑士团长》。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附近别墅居住的富豪免色先生和山下的秋川麻里惠一家。

雨田具彦 :朋友雨田政彦的父亲,90 岁高龄的画家,已经失去神志住在疗养院里。年轻在维也纳留学期间和恋人组织刺杀纳粹军官的活动,恋人被纳粹迫害致死,自己则因家族关系而苟且偷生回到国内。其弟弟也因参军入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下心理创伤,回国后自杀。雨田具彦独居在主人公后来居住的山中别墅里,直到神志不清被儿子送去疗养院。

骑士团长 : 在我无意中打开了山后被石头封住的井后,突然出现在我的画室里的自称是「Idea」(简中翻译为理念)的灵体。长的和雨田具彦画作里的骑士团长一模一样,只是身高只有 60 公分。本作中只有三个人能看见骑士团长——我、羽田具彦、秋川麻里惠。

秋川麻里惠 : 青春期刚刚发育的少女,童年在山中长大,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其母亲曾经是免色先生的女友,在和免色分手前两人发生关系。在生下麻里惠之后因毒蜂蛰咬过敏而死。后麻里惠和姑姑秋川苼子一起住在山里。免色一直认为麻里惠有可能是他的亲生女儿。

免色 : 富豪,生活井井有条,是自控力非常强又有能力控制住周围一切的男人。独居在附近的白色别墅里,常年用望远镜窥探秋川麻里惠一家的生活。

光即是影,影即是光

《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源自莫扎特版的歌剧《唐璜》。讲的是风流成性的唐璜(台译:唐·乔万尼)在勾引骑士团长的女儿被发现后,在和骑士团长决斗中杀死了骑士团长,最后遭报应堕入地狱的故事。

正如书中所说,Idea 是一种类似观念的东西,比如爱本身不是 Idea,但是产生爱的东西就是 Idea。我把它理解为「本我」,林少华说,书中出现的洞穴——井,在日语里和英文的「本我」谐音。所以我认为,书中多次出现的「骑士团长」也许是各个人物的内心本我的写照。年轻的雨田具彦对恋人、弟弟的死去充满自责和愧疚,又因为政治、家庭的原因无法对人诉说自己的痛苦,便将自己化身故事里的唐璜,刺杀了骑士团长,希望自己替代爱人和弟弟堕入地狱。

值得注意的是,书里反复出现的元素「窥探」和「封闭的空间」。书中几处「窥探」的描写:

  • 在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作里,有一个从地下打开盖子窥探的长脸男
  • 用望远镜窥探麻里惠生活的免色
  • 仿佛暗中窥探我,我假想中的「开斯巴鲁森林人汽车的男人」
  • 最后躲在衣柜里窥探免色的秋川麻里惠

他们每个人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窥探别人(却在过程中窥探到了自己)。在漆黑的封闭空间里,意识和肉体剥离,仿佛灵魂出窍般看到了自己真实的内心。后山的洞穴之于我,曾经关押过的拘留所之于免色先生,衣柜之于秋川麻里惠,都是窥探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封闭空间。

如果按照我上面的理解,故事的脉络就是这样:主人公、免色、麻里惠、雨田具彦都是被自己内心折磨的、介于「真实和虚无之间」的人。主人公一方面觉得自己深爱妻子,另一方面怨恨妻子的背叛,自己却又与人妻发生关系,是介于背叛与被背叛的人。免色是能力超强控制一切的男人,却无法得知疑似女儿的麻里惠是否和自己有血缘关系,于是免色也是介于掌控和失控的男人。麻里惠不必说,对自己身世一无所知,介于「免色先生的女儿」和「不是免色先生女儿」两种身份之间。雨田具彦则纠结于年轻时的自己,在失去爱人和兄弟的痛苦中即是人人知晓的画家,又是一个无法告知任何人内心感受的孤独老人。

每一个人都在真实和虚无之间徘徊。整个故事就是围绕村上春树构建起来的世界展开。光即是影,影即是光。真实和虚无互为存在的依据。

中间的过程不再赘述,好奇的看官可以读到这里就打住,去买一本书,自己来细细品味。如果你不想读长篇小说或者已经读完只想看看我怎么理解,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故事给出了几种人的结局。

为了拯救失踪的秋川麻里惠,主人公「我」按照「骑士团长」的提示,在雨田具彦的病床前重演了《刺杀骑士团长》中的一幕,目睹了我亲手杀死了「骑士团长」的雨田具彦内心终于释然,几天后安详辞世。几十年来萦绕在老人心头的痛苦、自责、愧疚被我一刀捅破,产生怨恨的种子不复存在。

在杀死骑士团长过程中引出了地板下窥探的「长脸男」(也是画作中出现的人物),「我」搬开地上的盖板进入了隐喻的地下世界。在经过真实和虚无之河时,「我」把秋川麻里惠的护身符(企鹅挂饰)留给河中间的摆渡人当做船资后,「我」独自爬进漫长的洞穴(此处和主人公小时候与妹妹爬进富士山附近的风洞的回忆呼应),在战胜了「双重隐喻」后,在漆黑的封闭空间里,内心终于决定和妻子和解(也终于与自己和解)。

至于什么是「双重隐喻」,书中提到是骑士团长提醒主人公要小心的一种危险的存在。会吞噬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在我理解,这是内心本我和现实互相影响时,不要让自以为的真实改变了本我的一种比喻(姑且这么解释吧)。

回到秋川麻里惠的故事线,因为「我」把麻里惠的护身符留给了「真实与虚无之河」的摆渡人,所以麻里惠的身份永远介于真实和虚无之间,也就是说,麻里惠到底是不是免色的女儿永远成了谜。故事的最后章节,麻里惠躲在免色家衣橱里看到的「好像是免色却是不是免色」的人影,就是免色探求麻里惠真实身份的本我的隐喻。麻里惠紧紧抓住衣柜里的女人衣服(其实是她生母留在免色家,被免色珍藏起来的衣物),并且被「骑士团长」告知:「衣服会保护你」。这恰恰说明,免色在故事的最后,内心依然是爱着麻里惠的生母,所以最后放弃了探求麻里惠的真实血缘身份。不去打扰麻里惠平静的生活。这也是「我」在地下世界做出的决定和真实世界产生了某种联系,最后拯救了麻里惠平静的生活,让真相永远隐藏起来。

免色先生最后和麻里惠的姑姑笙子热恋,似乎不再关心麻里惠的身世了……这是我唯一觉得村上春树有点草率的处理。

题外话

在读完《刺杀骑士团长》上册后,我正好休年假去日本旅行,期间在箱根的山里住了一宿民宿。箱根距离书中主人公居住的小田原市不远,在山里吹着风听雨声时,真的有种置身小说里的感觉。我住的那间和屋非常简陋,风一吹四周的窗子和木板拉门都会吱吱嘎嘎作响。晚间寂静无人的乡村里还能隐约听到风铃的声音,像极了书里主人公在深夜听到后山摇铃声的场景。只有日本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用那种日本人细腻、敏感的神经,探索人心里不易察觉的感受。也希望林少华老师晚年幸福,不要再接手村上春树的作品翻译工作了。:)